目前分類:柏拉圖詮釋理解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後人的世界觀將美德 (Arete) 作成一個階梯,從下到上分別是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uleius 在他的小說《Metamorphoses》中寫到維納斯因為妒忌人類女子賽姬(Psyche) 的美貌而派其子邱比特(Cupid)令她陷入不幸的婚姻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在洞穴的比喻認為物質如精神之影,然而後人並不將物質理解為不實,另一個比喻是物質是精神的片段,所以物質並不是虛有,而是一個局部性的精神片段,精神亦不從物質缺席,而是不完全地顯化成物質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這些(賢者)稱為有智慧並不恰切,我認為這個宏偉名號只能加於眾神身上;但稱他們為哲人或近似的名字則為合適...」 - 《Phaedrus》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aedrus》中有幾篇著名的故事和比喻,其中之一是關於神靈托特(Thoth)和埃及國王 Thamus 的對話;相傳對應水星的神靈托特來到國王 Thamus 的面前,向他展示一些可能有利於人類的發明,其中有幾何、天文、文字等等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飲篇(Symposium)》其中有一個神話故事,認為人類最初有三種,一種是男性、一種是女性、一種是雌雄同體;其中男性屬於太陽,女性屬於大地,而雌雄同體屬於太陽與大地中間的月亮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德 (Arete, Virtue) 是對話錄的一個中心內容,現時被學人歸為前期的對話錄的中心內容多是與不同的美德有關;然而美德能延伸的內容實不止人的道德,這一點可以從不同對話錄都言及眾神可見,特別是《Protogoras》蘇格拉底最說的最後一段,其中明言「美德之源為眾神啟發」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看到一段很認同...

「...哲學始於不可思議。這一句常被這樣譯出。但這還未表逹出柏拉圖的意思,柏拉圖原來所用的詞是 thaumazein。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話錄理想國中即有提及數字、天文、幾何、音樂四學,而這四學的源頭無疑是畢逹哥拉斯,而在畢逹哥拉斯再之前很有可能是中東、古埃及,但這些已難以可考

後人共識是四學的要旨並不在於內容的複雜或簡單,而在於四學之間的共通對應之處,同時理解四學必須通於世界秩序與靈魂和諧,不然四學之學就缺乏了根本的初衷與精神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取新柏拉圖詮釋對話錄的觀點的人們,通常很不會完全接受「思想發展觀」,

認為後人藉前人的思想發展出新一階的思想,比如希臘古哲先問「甚麼為真」,後人再發展成「如何認識真」,再後的後人則是「何如實踐真」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畢逹哥拉斯之前,和畢逹哥拉斯和柏拉圖之間其實有其他被傳統視為聖賢的哲人,

比如名言「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中」的 Heraclitus;最先提出四元素論、愛與奮鬥二元的 Empedocles;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話錄中有一個很著名的比喻,被稱為「人在洞穴比喻」,整個大概喻意是人們習慣生活在黑洞裏,只依靠燭光投射出來的影子去認識世界,則以為影子的世界即是整個世界;而當人走出洞穴,看見太陽,就知道之前的影子都只是影子

整個比喻有更多的細節,許多年前我自己也已聽過這個比喻,但沒有很留意;這個比喻埋在理想國六卷之中,其實也是頗難找出來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話錄常述的主題之一是知識與美德是一體兩面;有一個比喻是老師教導學生如何去產生和音,老師已知道那一個音與那一個音構成和音,那些與其沖突,而學生則要試過才了解,老師於是提出一些具體的規範去限制學生去彈那些音時不要彈那些音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對話錄延伸出來的世界觀中,眾神被視為是不可被完整地知道的,而人在地上只能掌握少許眾神散落世界的小碎片

不過在對話錄中,眾神並不一定是指不可知的眾神;眾神有一系列的世代,最先幾個世代的眾神是難以被了解的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斯多葛與柏拉圖後人共識為有德的生命,為真正幸福的生命,不過中譯幸福會有所誤解,而英譯的 Felicity 亦為如此

美德是貫穿整部對話錄的詞,雖然這部份在現代哲史中只被略略歸為「柏拉圖的倫理學」,但這不止關乎倫理,它關乎對話錄世界觀的一切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對話錄中,理性一詞有做局部的事情時不忘整體的意思,而非理性則是指只為做局部的事情而做局部的事情

非理性的意志需要被減少,而心力應當從於理性之中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可知畢柏的後人都注重關於數學、幾何、音樂、天文四者的研究,不過這四者的研究是後於養德,因為四者的目的是在於沈思眾神美

若排一個秩序,它則會是眾神之上及眾神(世界的源頭)、眾神美德(眾神的照耀)、...、眾人美德(靈魂的光輝)、然後是數、而數大於天文、天文大於幾何和音樂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話錄中有一些特別關於創世的段落,而中以 Timaeus 這一部對話錄最為代表

Timaeus 整部對話錄有許多值得被重覆的細節之處,比如它的主角是一位畢逹哥拉斯追隨者,名字是 Timaeus (所以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一部對話錄)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如聽見一個有序的和音,不會發聲去破壞,美德的閃現亦非出自法律的規範或社會的習俗,而是對世界有更深的理解,而不去打擾之

眾神的美德不止養育一切,而且也是知識與智慧的來源,若人對世界的理解漸深,其美德也會深化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現代柏拉圖蘇格拉底給出的印像是「理想的,學院的,哲學的,雅典的」,而對話錄著名的理論限於「理型論(Theory of Form-Idea)」,或是在理想國中的政治討論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