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一詞多多少少其古今之意有所區別,這詞流行於有四個希臘學派廣說的時代,四個學派分別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葛和 Epicureanism (雖然 Epicureanism 有時被翻譯為享樂主義,不過它提倡的是很簡樸的生活)

那個時代的哲學並不是一門學科,它並不是 Sophia 再接上 logy,一個人在那個時代跟隨一個學派並不是要學一門學科,而是跟隨它整個的態度

四個學派年代最早是柏拉圖,而亦是柏拉圖令 Philosophy 一詞成詞;而在柏拉圖對話錄之中,Philosophy 亦並不是一種學習或學科,而是一種態度

在柏拉圖對話錄中,眾神被視為是完美的(故此希臘神話並不代表希臘眾神,或者希臘神話只代表眾神活動的一些片段),只有眾神才有智慧,而人是沒有真正的智慧的

 如此 Philo-sophy 並不是對智慧的學習,或一門令人有智慧的學科,而是主旨在於人要以注目智慧之先,儘管智慧如陽能感其光而不能及

蘇格拉底一個著名的地方即是他常說自己不知道甚麼是正義、美麗等等,蘇格拉底並不說他甚麼都不知道,而是在關於正義、真實、美麗等事上不知道,這是因著只有眾神才能知道甚麼是正義、真實、美麗、秩序

人雖然不能知道何謂正義、真實、美麗,但藉由注目於眾神所擁的美德,人能更加接近眾神

 在此知識等同美德,美德也等同知識,若果我們無法真的了解何謂真實,我們應去接近美德,因著美德即為真實之一部份

柏拉圖這種「不知道」的態度後來演變成雅典學院出現懷疑人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知道甚麼的文化,這種懷疑文化直到再後來才有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