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讀對話錄,按 Thomas Taylor 的順序來讀,但讀的譯本是 Cooper 譯本。

本來自己想藉機摘錄翻譯一些片段,但想到已有不少好的中譯本,和好的介紹(如傅佩榮先生的柏拉圖導讀),自己翻譯又不是很好,就放下了這個念頭。

前幾日讀到一些關於宋明理學的介紹,覺得的確在形而上學中,有些主題是可以交流相通的。自己在這方面的閱讀也只是很粗略,但有一些思緒想寫下在這邊。


宋明理學有不同的學派,但圍繞了幾個主題,大概是「道」、「德」、「理」、「心」、「氣」、「數」、「性」、「命」等等,其中與柏拉圖及畢逹哥拉斯思想對應的有不少地方。

如「理」或「道」即為形而上的世界法則,世界上的一切運行,皆有「理」穿透其中,而「理」若能正確顯化到人世,會被視為「德」。如此德性 (Arete/Virtue) 並非源於人的行動,而人只是理顯化的中介。

我們稱可稱這種「德」的顯化,為「道心」或「天心」的顯化,這應是以人的角度去對「天」或「道」的擬人相感,天之心有仁,人之心有仁,人天之心皆對應可相照相感。因為人心能與天心相應,這亦被稱為「性」,這個「性」是人的本質,而人這個本質如何被發掘重現,則需要不斷的修養,人人皆可為聖人,但不是人人都可為聖人,因為每人的「性」是同通的,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意願去放棄某些追求。

而「氣」是一種抽像的中介說法,它是「理」作用於「物」的中介,如正氣是由「天理」中「正」的一面顯化為「正的事物」的中介。

「數」則是「理」完全理性、分毫不差、運行不息的顯化,萬物皆數,只因萬物有理。在柏拉圖與畢逹哥拉斯思想中,「數」會顯化為「形」「音」「星」及萬物,其中「形」指幾何,「音」指樂理(音樂和聲在物理上是頻率的比例),「星」指天大眾星運行的軌跡,經由「形」「音」「星」三者的學習,以及最重要的對「德」的實踐(若無德一切學習皆為空泛),人開始能理解「數」,而經由「數」與「德」,理解「理」「性」「道」「心」等等。

宋明理學中,知識和德性是同一的,知識即是德性,德性即是知識,這裡的知識是指「對本質的認識」,並非一般對事物的知識。這亦與柏拉圖思想對應,只有知與德同一者為真識,知與德不完全同一者,為真識之影。這與對話錄理想國(Republic, On Justice)中的線段比例分割比喻是相應的。

在線段比例分割比喻中,世界可以簡單以一線代表,其中這一線又可以被分割為不相等的兩段,較大的一段代表形而上,較小的一段代表形而下。

以同樣的比例(形上/形下),形上可以被分割為兩段,較大的一段可以稱為 noesis (智慧),較小的一段可以稱為 dianoia (知識/理性思想)。形下以同樣的比例(形上/形下)亦可以分為兩段,較大一段被稱為 pistis(常識/一般信念),較小的一段被稱為 eikasia。

其中 noesis (智慧)對應了最大部份的真實, eikasia 只是一般事物之影,對應最小部份的真實, dianoia (知識/理性思想)與 pistis(常識/一般信念)居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i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